非遗文化系列展|“琴箫和鸣”音乐会圆满结束
箫作为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管乐之一,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而究其起源更是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到了今天,箫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传统乐器,更承载着我国千年传统文化,如果要找一种乐器与箫合奏,我相信古琴一定是箫的最佳搭档。 4月30日,广汉会主办的“琴箫合鸣”音乐会在广州购书中心精彩上演。 (人气爆棚,座无虚席 歌曲浑厚悠远,深具蒙古族音乐特色。用箫演绎,更觉悠远蜿蜒,直抵内心。 鸿雁 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 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关山月》其曲为伤别之意,亦感慨戍边将士,争战疆场而鲜有人还之怆,此曲原为管乐所作,后移植而成琴曲,琴箫合奏,别有一番韵味。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相信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动人的画面:天高云淡晨风清清,繁华散去江湖悠远,绿竹猗猗衣袂飘飘,琴箫一曲白首不离。 “曾放扁舟溯楚天,清猿泪竹思凄然。廿年梦里湘山月,今夜分明在七弦。”古琴名曲《洞庭秋思》以洞庭秋意为背景,表现了作者观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思人生之境,感叹历经岁月之淘洗与沉淀,亦如洞庭水天澄然一色的情感与人生感悟,曲风高古雅正,意味悠长。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万籁俱寂的秋夜,闲庭信步,清风入弦,绝去尘嚣,琴声幽幽,怎的不令人神往?著名的古琴曲《良宵引》便是这样一首结构精致,旋律婉转,曲风恬静,引人入胜的小曲。
在中国的历史上不乏有节之士,苏武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因拒不投降,被放逐到北海牧羊,十九年吞毡啮雪始终坚守爱国的坚贞,传统名曲《苏武牧羊》表现的便是苏武牧羊是的凄苦和他思乡却不得归的情感,悠悠的箫声更令此曲多添几分惆怅凄清。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首《葬花吟》展示了林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诉尽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而用洞箫演绎这首《葬花吟》更能令听众身临其境,感受主人翁内心的忧伤与痛苦。 箫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管乐种类繁多,有洞箫、琴箫等,在广州地区除了广为流传的洞箫外,南箫则是更具地域代表性的品种,南箫又被称为大头箫,由唐尺八演变发展而来,相形与洞箫,南箫的穿透力更强,适合表现得场景也更丰富。 “一箫一剑走江湖,以天为盖地为庐。”当高雅琴音与悠悠箫声遇上帅气剑舞,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其实传统乐器发展到现代,为了能够另更多的年轻人接受,传统乐器也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改变演绎流行曲目,通过传统器乐的演奏,不少流行曲目有了独特的“中国味道”,引得不少青年人的追捧,所以我们说传统也可以时尚,经典也可以流行。 1986年一部《西游记》引得万人空巷,而电视剧的配乐也成为了几代人的经典,与其他展现师徒四人的曲作风格不同,《女儿情》作为代表性配乐之一表现出了女儿家的羞涩与细腻,娇俏间更添几分温柔。 送君行,送君行,无限的那离情。除了能听到箫的悠扬,还能听到古琴的雅致,此外还有情景剧为我们呈现朋友间依依惜别的场景。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武侠梦,在这个武侠梦里我们笑傲红尘,舍弃浮华,琴箫一曲游遍沧海。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歌;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之后人们对竹枝词越来越有好感,便有了“竹枝"的叫法。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非商非羽声吾伊,婉转歌喉唱艳词。肠断那何人不识,一腔清韵有谁知。 《越人歌》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体现了不同民族人民和谐共处的状况,表达了对跨越阶级的爱情的抒歌。 今夕何夕兮 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 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音乐会接近尾声,观众反响热烈,掌声不断邀请老师们再表演一首。陈老师和郭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并应邀再奉上了精彩的表演。 琴,和雅清淡;箫,悠长恬静。二者合奏,相得益彰,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人情之思,尽能蕴涵。 感谢购书中心、高地文化空间、古茶琴舍、郭氏粤声的大力支持!感谢我男神陈老师和郭老师的精彩压轴!感谢广汉会小伙伴们的辛苦工作!
4月-12月,非遗文化系列主题展览在购书中心六楼已经拉开序幕!每月一个主题,还有现场互动体验活动等。首次开展的琴箫文化展持续到5月10日,接下来还有精彩的通草画、皮影戏、传统插花、传统香道、宋式点茶等多个非遗主题文化展和主题活动即将与大家陆续见面,请关注【广汉会】公众号,一起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努力! 2017年 全年非遗文化展 2017年 全年非遗文化展 4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具体时间可能会与老师协调,请以最新公告为准! 4月 广州市汉民族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简称广汉会),成立于2006年,后在广州市民政局注册成为公益社会团体。由热爱汉民族文化,提倡汉文化复兴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以复兴汉服为表,以传承优秀的汉民族文化为里,致力于传播和传承优秀的汉民族传统文化。 广汉会主要开展以下四方面活动:一是传统节日文化和民俗的创新性传承;二是复兴和倡导传统礼仪(包括成人礼、婚礼等);三是普及和传承汉文化(如古琴、汉唐舞、吟诵、书法等);四是公益慰问弱势群体。)
琴箫
皮影戏
通草画
香道
点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