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动态 >> 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城市|听水上的那一声吟唱
详细内容

我们的城市|听水上的那一声吟唱

1.jpg

珠水泱泱,民歌传扬。过去的百余年间,珠江三角洲的繁忙水系上生活着一批“水上吉普赛人”,他们是水上的居民,又被称为疍家人,以艇为生,四海为家,形成了独特的水上文化。用粤方言演唱的水上民歌被称为咸水歌,是水上居民的交流方式和情感寄托,也是传承至今的民间文艺形式。

2.jpg

1978年,参加工作不久的谢棣英第一次接触到了广州咸水歌,从此与水上居民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广州人,谢棣英本不会唱半句咸水歌,但她被水上居民的历史和文化深深吸引和打动。

3.jpg

咸水歌,其实它们就是我跟你说话,我跟你聊天,但是隔着一个艇,声音小是听不见的,必须要喊。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我跟你在讲话,在交流,在沟通。里面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种互相交流的内容为主,但是也有一些比较低俗的那部分。所以我从70年代末一直总结到现在,就发现他们这些歌的内容主要有谈情说爱的,有对社会的一种倾诉和反映的,有对生命的一种哀叹的,所以他们有的叫叹歌,不叫咸水歌。他们这种唱法,我们叫吟唱。它不是表演,因为它是真实生活的反映,是一种吟唱,或者说叹唱。

4.jpg

出于对咸水歌的热爱和执着,谢棣英长期致力于水上居民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抢救保护、传承发展了一大批广州咸水歌。2008年,她在海珠区滨江街文化站建成了广州首个展示水上居民生活的民俗博物馆。

5.jpg

          谢棣英利用业余时间拍摄记录水上居民的生活和文艺形式,足迹遍布省内外。她探索、提炼、创作并表演《咸水歌声动山河》等200多首咸水歌,影响广泛。

6.jpg

近几年,在滨江街道有关单位的支持下,谢棣英在海珠区的大元帅府小学、江南大道中小学和后乐园街小学等学校开设了咸水歌课程,教唱咸水歌。

7.jpg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从最初一名因好奇而接触水上居民文化的年轻人,到如今成为广东咸水歌省级非遗传承人,年过花甲的谢棣英希望咸水歌能被继续传唱下去,水上居民的历史和文化能被更多年轻人所知晓和接纳。她说,过去的痕迹会越走越远,但城市的记忆,应该代代传唱。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 电话直呼

    • 020-83701813
    • 加入会员咨询 :
    • 古琴班咨询 :
    • 书法班咨询 :
    • 洞箫班咨询 :
    • 吟诵班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