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协会动态 >> 会员活动 >>【广汉会会员风采】穿上汉服去旅行之遇见南京
详细内容

【广汉会会员风采】穿上汉服去旅行之遇见南京

十年一觉金陵梦,梦醒犹忆石头记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在这座不大不小的石头城里,埋藏了太多的风花雪月,沉淀了太多的金章玉句,有的人向往着六朝古都的遗迹,有的人追寻着它的秦淮小调,而我对这座城的一切情愫似乎都来自于对《红楼梦》的眷恋。



到南京的时候正值冬天,本以为会看到“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没想到见到的是“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的景色。曾经走过许多在文学作品中描写过的城市,而唯有南京将城市代表作的元素发挥到了极致,不说地铁站里以各种形式呈现着“金陵十二钗”的形象,就连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红楼梦”展厅,更有参照“大观园”设计空中花园,如果你走累了,不妨坐下来看看身边的公共设施,说不定上面就刻着《红楼梦》里的诗词。





要想了解一座城的最好方式,就是去逛逛城市的博物馆。南京城有许多值得一去的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便是其中之一,它建造于江宁织造署的遗址之上,博物馆集中展现了“一府(江宁织造府)、一馆(云锦博物馆)、一楼(《红楼梦》)、一园(空中园林)”,将现代与古典完美结合。对曹雪芹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江宁织造”,走进博物馆中的“一府”仿佛走进了曹公的一生,从曹府的兴衰到《红楼梦》的创作,一步步走过不禁再次为这一切再次叹息。说起《红楼梦》,引人神往的除了太虚幻境便是大观园了,而江宁织造博物馆的点睛之笔便在于它的空中园林正是以书中大观园的布局为参考进行设计建造,到园子里走一走,大观园里的欢声笑语仿佛就在耳畔回响。可以说江宁织造博物馆其实就是“金陵红楼梦文化”纪念馆,每一个有着“红楼情怀”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满意的答案。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拥有着最厚重的历史沉淀与最动人的历史古迹,“瞻望玉堂,如在天上”,作为江南四大名园之首的瞻园便是南京的一张历史名片。曾经到过许多江南园林,见过它们的精致,也见过它们的“阳春白雪”,不到瞻园永远都想象不到瞻园的“接地气”,瞻园作为明代的古典园林并没有将自己“束之高阁”,更没有用过多的钢筋水泥将自己“保护”起来,。反而是以“市民公园”的形态低调地隐藏在热闹的秦淮河旁,若不是听一旁的导游说起,真的不会发现原来87版《红楼梦》有一个镜头在瞻园里取景,大概也是因为这样,所以走在瞻园里才会感觉历史和典雅离我们并不遥远。



走过长廊,穿过月门,柔柔的阳光透过树叶轻抚着脸庞,仿佛一草一木的呼吸都能听见,嫩绿的柳条带着初生的清新沁入每一丝空气,好似一呼一吸间便是整个自然,从未感觉古典园林似这般与人亲近,却又不失历史古迹的大气与端庄,这就是瞻园。其实许多时候,低调更显脱俗,亲人又何尝不是一种高雅。




有人说金陵城是文人墨客的故乡,每个喜欢文学艺术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情怀。如果说《红楼梦》和那些诗词曲赋属于过去的金陵,《人民的名义》属于现代的南京,那么在这二者中间的这段时间里,朱自清的《背影》一定是南京府的代表。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小时候对于这篇《背影》这篇文章的记忆只有课本上“背诵全文”四个字,经历了几次别离之后才真正领悟到文章中的那份情感。文章中的火车站早已废弃,剩下破旧的月台在风雨中目送着一批又一批来往的“背影”,古时的南浦今日的车站,不过都是“离别”的代名词,我们在这里经历着一场又一场的别离,与历史作别,与时光作别,与朋友作别,与亲人作别,而这其中最刻骨铭心的莫过于父母与儿女作别吧,站在站台上忽然脑海里浮现的不是朱自清的《背影》,而是龙应台在《目送》里的一段话: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消失在小路转变的地方,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要追,不要追……



繁花落尽,洗尽铅华,孤独的老城墙在风雨中站立千年,见证了南京城的桑田轮转,而今的南京城早已褪去了“十朝都会”的繁华,在岁月中荡涤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哀思,登上老城墙,拂过那一块块饱经沧桑的青砖,看着城墙内外的车水马龙、灯火霓虹,你是否还会记得那“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咏叹……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 电话直呼

    • 020-83701813
    • 加入会员咨询 :
    • 古琴班咨询 :
    • 书法班咨询 :
    • 洞箫班咨询 :
    • 吟诵班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