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诗词歌赋 >>唐诗的绝代芳华|(六)诗歌中唐,最是此情难消
详细内容

唐诗的绝代芳华|(六)诗歌中唐,最是此情难消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对着酒,读着诗,不为功名利禄,简简单单。我喜欢的饮酒,还是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境界。

之所以喜欢,是因为这杯酒陶碗捧来,恬淡自然、清澈可鉴。悲苦时饮酒,那只会“举杯消愁愁更愁”,又或者“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令人郁结;大喜时饮酒,“会须一饮三百杯”,恐怕很快就“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胡言乱语了。

而今天这个世道,酒更多用于交际,酒桌上觥筹交错、虚来假往、吆五喝六、假痴不癫,倒不如约上三五知己,围着一个温暖的小火炉,轻松适意地喝上一杯,诗酒趁年华。

这首诗简单易懂,而意趣盎然,正是香山居士白乐天诗风的极佳体现。




随着一代诗圣病逝孤舟,盛唐气象流光暗去,文学史进入了中唐时代。

中唐之初,国家刚刚从安史之乱中回过气来,百废待兴、元气未复,大唐已隐隐显露出颓败之势。诗坛由于诗仙、诗圣等天才的相继离去,陷入不景气之中,诗风也因社会衰败而彷徨消沉。这时候支撑的,是刘长卿、韦应物和大历十才子所代表的大历诗风。

这种现象一直维持了数十年,直到元和中兴,一帮个性鲜明的诗人臻于成熟,才又迎来诗歌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这些诗人是元白、韩孟、刘柳。
(注:上面这几个不是十才子,十才子比较有名的有卢纶、韩翃、李益)

元白是指元稹、白居易。他们提倡写实、通俗的风格,用词造句力争做到“老妪能解”,又强调讽喻,因此也被称为新乐府诗派。

我们开篇推送的这首小诗就是摒弃了华丽的辞藻,还原到最简单的语言,读来朗朗上口。像这样的诗,白居易还有很多,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有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只是平实的描述,然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桃花十里、春色无边的美丽盛景。


而白居易成就最高的,则当属两首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了。


在长恨歌里,唐明皇褪去了政治的色彩,与杨贵妃化身为悲剧的爱情主角,虽立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却最终落得“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首诗的主题,向来有人认为是一首政治讽喻诗,进而批判君王荒淫、红颜祸水什么的,毕竟白乐天擅长讽喻诗,比如《卖炭翁》这样的乐府诗。

但我宁愿将之简单看待,只欣赏其对爱情美好的描写、悲剧哀伤的塑造,或许白居易初衷是有政治上的劝谕,然而当看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我们又何必过于执着那些附加的意识呢?






长恨歌大约写于元和元年,与琵琶行大概隔了十年。这十年里,白居易历经官场沧桑,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浔阳江头夜送客,江州司马听琵琶。因为一个年老歌女,白居易联想到自己的落魄,顿起知音之感,遂写就《琵琶行》一诗,慨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可以说,白居易是借歌女手中的琵琶,抒发出自己满腔迁谪之感,所以听到最后,已非乐声动人,而是孤光自照了,于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首诗对音乐的描写也被奉为经典,读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不由让人惊叹文字的巨大魅力,就好像跃出纸面,化为美妙的音符一般。


有了这两首长诗,白居易已然不朽。




至于元稹,虽然元白并称,然而元稹诗歌的深度和成就,远不能和白居易相比。他留给后世的作品中,最著名的,除了足可媲美李商隐的情诗,恐怕就是传奇《莺莺传》了。

崔莺莺是谁?

元稹的初恋。

元稹登上宦途后,为了攀高枝,没有娶崔莺莺,转而与韦氏高门佳人结了连理。也许是对初恋难以忘怀,多年以后,元稹以初恋为原型,化身为张生,创作了《莺莺传》,也就是王实甫《西厢记》的前身蓝本。

难为元稹还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来悼念亡妻,也不知他心里深处最怀念的,是他的忘妻,还是逝去的初恋?

抑或是,蜀中那个满怀幽怨和渴盼,苦吟“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的校书郎薛涛?






薛涛素有才名,剑南节度使韦皋因此推举她为校书郎。校书郎官阶虽只九品,却非进士出身不得担任,像王昌龄、白居易就是从这个官职上做起的,薛涛更是史上唯一的女校书郎。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却为元稹的俊逸和诗才所吸引,与出使到蜀中的元稹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薛涛比元稹大了九岁)。
(二人相遇时,元稹31,薛涛40)

薛涛写有一首诗《池上双鸟》,道出了她沐浴爱河中柔情万种的神态: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然而这段感情仅仅只有三个月,便随着元稹回京无疾而终。薛涛披上道袍,从此孑然一身,只在浣花溪畔为后人留下了薛涛笺,还有几十首隽永的诗篇。

我曾去过成都望江楼公园的薛涛墓,千载过后,一代才女,就静静安息在竹林深处的一抔香冢中。



今日科普到此为止,欲知后续,静待下回分解。



  • 电话直呼

    • 020-83701813
    • 加入会员咨询 :
    • 古琴班咨询 :
    • 书法班咨询 :
    • 洞箫班咨询 :
    • 吟诵班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