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老师话非遗——广东醒狮
刚过去的2020年,广汉会受广州市儿童公园的邀请,举办了汉服汉礼、中国结、书法等“汉服姐姐话传统”六期特色公益课堂,倍受欢迎及好评。2021年广汉会继续和儿童公园合作,开展新项目“汉服老师话非遗”,每月推出一堂“汉服老师话非遗”亲子公益课堂。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期的广东醒狮回顾吧!

狮舞(广东醒狮),流行于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传统舞蹈。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明清时期,遂溪醒狮开始表演。明末清初,两广地区就盛行春节舞狮民俗。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2006年5月20日,狮舞(广东醒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州终于降温成功,天气太冷,元墨老师把汉服穿在了里面,元墨老师生动的给小朋友们讲解有关醒狮文化和制作,听完干货满满的非遗知识后,小朋友和爸妈还一起动手做了小醒狮。
接下来,“汉服老师话非遗”课程将每月在广州市儿童公园开展一堂,热烈欢迎更多志愿者小伙伴加入,一起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而努力!志愿工作时间将记录入i志愿。
【想报名志愿者的小伙伴请联系:素素(18098120074)】
另外,想和小朋友一起参与“汉服老师话非遗”课程的同袍,请关注“广州市儿童公园”微信公众号报名,每次课堂仅限15组亲子家庭参与,名额有限,快来拼手速!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