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汉风成人礼,越秀山下见证少年成长!
古之楚庭,城之源起。 在祖国72岁华诞的当天,广汉会受邀参与首届“千年越秀山 读懂广州城——越秀公园南越汉风文化节”,为一群15-22岁喜爱传统文化的青少年学子,举办了一场庄重和仪式感满满的冠礼和笄礼。 两千多年前,南越王赵佗常在越秀山接待北方使节,大宴群臣,举行祭祀典礼。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用南越时期的汉服礼仪,让青少年正视自己肩上的责任,完成角色的转变,在千年越秀山下见证成长!
集体成人礼
汉民族的传统礼仪,非常强调洁净的意识,在举行重大典礼之前都要净手、洁面,甚至沐浴焚香,象征着整个仪式的纯洁、庄重。
本次成人礼服饰采用南越时期的主流汉服款式——深衣。衣服颜色类同广州的市花——红棉,女生着橙红色,为花,男生是绿色,为叶,衣缘的深咖色寓意着红棉树干,是极具岭南特色的汉服礼服。
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以知名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老师为首的正宾团队,他们都是德行高尚的长者。
家长们和学子们一起向正宾行大揖礼,由衷的感谢正宾来帮忙完成今天的成人礼
诸位正宾老师以半礼回谢家长与学子
正宾饶原生老师为学子送上祝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并为男生加冠;女性正宾梦江南老师、闲人老师、悠扬老师、钟幼明老师为女生及笄。
正宾饶原生老师再次为学子祝辞:“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醮子,特指长辈对晚辈敬酒,晚辈接受敬酒后饮尽,不需回敬。汉民族讲究尊师重道,本应是晚辈向长辈敬酒,但是传统成人礼上,为了表示对学子即将成人的尊重和重视,长辈会对晚辈的主动敬酒,且不需要晚辈回敬。
而这种醮子礼,人的一生之中一般只会经历两次,分别是成人礼,和婚礼。都是人生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刻。
学子将酒杯高举过额,代替传统礼仪中的“轻洒于地面“,表示敬畏天地,然后象征性的抿酒,以示成人。未成年之前不宜饮酒,酒也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成年的意义,是我们礼仪仪式中的一种介质,寄托着长辈对学子成年的尊重和信任。
正宾饶原生老师为学子祝辞:“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某甫。”
“某”为师长赐予学子的“字”(每位都不一样),字的含义也代表着对学子们未来人生的美好祝愿!
聆训是指父母、师长对冠者和笄者的告诫和祝福。很荣幸我们邀请到家长代表,粤秀书院的黄思红院长,给学子祝福和告诫。
首谢正宾
次谢父母
再谢宾客
很荣幸,我们的学子们,在中国第72个国庆日,以传统成人礼的方式庆祝成年,即是宣告从此家庭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也是以此向祖国宣誓,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中华。谢谢学子们的参与,谢谢正宾老师们和家长们的支持,谢谢领导和嘉宾的光临见证!我们也祝福学子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感谢越秀公园领导们的支持和信任!感谢协会民俗顾问饶原生老师和国学顾问黄思红老师的支持与配合!感谢越秀书院瞿院长赞助的纪念品!感谢正宾梦江南老师、闲人老师、悠扬老师、钟幼明老师的辛苦付出!感谢来参加彩排和早早到达的学子们!感谢桃子妆造团队!感谢所有小伙伴的齐心协力、辛苦工作!
司仪:唐糖
赞者:一江水
控场:上官圈圈
男性长者:饶原生
女性长者:梦江南、闲人、悠扬、钟幼明
家长代表:黄思红
执事:羽墨、铭璐、恬天、漫漫、南山、珊珊、沫沫、洛离、洛儿、安安、宛儿、钰瑶、雪溪
摄影:谭老师
摄像:静静的云彩
后勤:俊雯、小牛、小新
正宾们
越秀公园南越汉风文化节

钰瑶的古琴表演
广州城市公园展览馆广场的南越文化专题展览
附录小知识
1、个人加冠礼和及笄礼是行三加礼,但集体成人礼,因人数和时间关系,简化为只行一加礼。
2、祝辞出自先秦时典籍《仪礼. 士冠礼》(作者不详)译文分别为:
祝辞一:“月份和时日都很吉祥,现在开始为你加冠。抛弃你的童稚之心,慎养你的成人之德。愿你长寿吉祥,广增洪福。”
祝辞二:“甘美的醴酒醇厚,上好的脯醢芳香。请下拜受觯,祭献脯醢和醴酒,以奠定你的福祥。承受那上天的美福,长寿之年犹不忘怀。"
祝辞三:“礼仪已经齐备,在此良月吉日,宣布你的表字。你的表字无比美好,宜为英俊的男士所有。适宜就有福佑,愿你永远保有。你的表字就叫'伯某甫'。"
3、以前的读书人,至少有三个名字(不算小名),一个是本来的名字,是父母等长辈给取的,是给父母和幼年的同学叫的;第二个是“字”,一般会请授业老师来帮忙取这个字,这个是给成年后的同年、同窗来叫的,以后的领导师长也都基本会叫这个字; 第三个是“号”,这个一般是自己取的,一般用作自称和给晚辈来称呼,比如什么什么先生,一般是说号。
1、传说周夷王时,五位仙人身着五色衣服,骑五色羊,从南海飘来,降临广州,五只羊嘴里各衔一茎六穗的稻谷。仙人将稻穗送给当地居民,并祝福永无饥荒,言毕腾空而去,羊化为石。五羊石像就是艺术家们根据这个神话而创作的。这就是为什么广州用“羊城”和“穗”为代称和简称的由来。公园内现存一座清代所建的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或“楚亭”)视为广州的雏型。
2、南越国(公元前204年—公元前111年),是秦末至西汉时期位于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从开国君主赵佗至亡国君主赵建德,一共历经五任国王,享国九十三年。据历史记载,越秀山上有越王台旧址,南越王赵佗就曾在此盛情款待汉高祖刘邦派来的使者陆贾,相传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赵佗都要到这里登高游乐,随行官员在台上跳起越族歌舞,故又名歌舞冈。归汉之后,又在越王台西北面的固冈之上,筑了一座“朝汉台”,每年登台望汉而拜,以表臣服。
3、越秀山东晋时即为道教名山,建有道观三元宫。宋以后,道教益盛,宫址扩大,并在山腰另建道观,今越秀楼即为故址。
4、南汉时期(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之一),南汉主曾以越王台为游宴场所,在登山路上广植奇花异木,称为“呼銮道”,道旁遍植金菊、芙蓉,南汉君臣常在此欢度良宵。
5、越秀公园内现存的古城墙、镇海楼与五仙观的钟楼一起是明初广州三大地面古迹之一。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