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汉服老师话非遗之扎染
扎染是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在南北朝时,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汉族妇女的衣着。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绞缬的纺织品甚为流行、更为普遍,“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北宋时,绞缬产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区流行甚广。 瑶族扎染是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传统的染布技艺。早在汉代,就有瑶族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的记载。到宋代,瑶族人民已以用蓝靛和黄蜡,在白布上染出精美细致的花纹,称为“瑶斑布”。 连南瑶族的扎染工艺用针绣、压挑、线扎方式,不用画图打稿,自然扎出图案;其染色采用新鲜的大茶叶树、“靛果树”等天然颜料调色,通过线扎图案方式让颜色深浅不一,染色后解开扎线,自然成形。 扎染采用的是天然颜料,制作时需要采摘相关的花草,进行熬煮,用其汁染。为了方便教学这步我们事先准备好了。 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工具缠扎,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要注意:捆扎时必须扎紧,捆扎面积大一点。 扎染基本手法:条纹 扎染基本手法:折叠纹 扎染基本手法:螺旋纹 浸染,将布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 这次我们采用冷染,为了方便操作,教学时采用漏斗嘴染瓶。要注意:放染料时一点点染,不能一下子放太多。 染色后静置10分钟,可以拆开凉挂,待到布料不滴水,就放进密封袋密封24小时后,用清水轻柔地洗干净即可。 来看看大家的成果 主讲老师:俊雯 志愿者:曦儿、铭尉 11月13日在广州市儿童公园,为5-12岁举办“汉服老师话非遗——木偶戏”免费的公益课程,名额有15组,想参与亲子课程的同袍,请关注“广州市儿童公园”的微信公众号的报名公告。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