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汉服老师话非遗之广东木偶戏

广东木偶戏

广东木偶戏又称“岭南木偶戏”,是广东省传统戏剧。元代时,浙、闽两地木偶戏艺人随南宋朝廷南渡,将这一表演艺术传入广东,自粤西地区传承、发展并传播到全省。清末民初,木偶戏活跃于广州街头,主要在城隍庙、荔湾西关黄沙一带和乡村神诞庙会演出。

之前广汉会拍摄的“我们的城市”系列之“木偶艺术


广州成为广东木偶戏艺术的弘扬之地,广东木偶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操纵艺人以自身的动作和身段带动木偶表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木偶双眼的组合联动装置,使眼睛不仅能上下开合,还可以左右转动,表现人物更加顾盼传神。

杖头木偶

提线木偶

布袋木偶



传统木偶戏

广东木偶戏表演艺术与岭南地区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地方戏曲发展紧密联系,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上,杖头戏主唱粤剧,提线戏多唱汉剧,而布袋戏题材较为广泛。

木偶剧《帝女花》


现代木偶戏
1956年,广东省木偶剧团创办成立,继承我国木偶戏的优秀传统艺术,并多方面进行改革新创造,从木偶造型、道具服饰、操纵表演技艺到音乐唱腔、舞美、灯光等,都努力追求艺术的和谐统一,逐步形成独特的岭南木偶艺术风格。

2009年首届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暨邀请赛最佳剧目奖

2012年第21届国际木偶联合大会暨国际木偶节 “最佳剧目奖”(最高奖项)

2014年金狮奖第三届全国木偶皮影戏大赛剧目金奖

2014年首届中国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最佳剧目奖

2015年金狮奖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剧目展演最佳剧目奖

2017年第二届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最佳剧目奖”

2018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优秀剧目奖”和“优秀演员奖”

2018年第六届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金玉兰“最佳剧目奖”、“编剧奖”和“作曲奖”




各种木偶体验











提线木偶制作





先帮木偶上色,接着操控杆做成T字型,然后用鱼线固定身体中心,左右线固定长度时,要根据身体中心线长度进行调整。

操控时,大拇指与食指控线,其余三指负责提线。


大家做的木偶都很漂亮呢









感谢11月课程的老师和志愿者

老师:俊雯

志愿者:水晶、菜菜、刘奇璠





下月课程

12月11日在广州市儿童公园,为5-12岁举办“汉服老师话非遗——木版年画”免费的公益课程,名额有15组,想参与亲子课程的同袍,请关注“广州市儿童公园”的微信公众号的报名公告。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