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德轻色,言而有信,可谓之学矣
学而篇 第七 ——孔子 李善遁 解读
每日学习一点点
原文
子夏①曰:“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晚年主要弟子之一。其学问上承孔子,下开西河学派。
②贤贤易色:第一个“贤”是动词,即以……为贤,引申为尊重,第二个“贤”是名词,意为贤德;易,改变;色,美色。指在夫妻关系上,丈夫应该看重妻子的贤德胜过看中美色。
③致其身:致,奉献。奉献其身,即全力为君上效劳,忠于职守。
【白话译文】
子夏说:“一个男子能够看重妻子的贤德胜过看重其美色,奉侍父母能够尽其能力,奉侍君上能够尽忠职守,与朋友交往能够言而有信,这样的人虽然自己说未曾学习过,但我肯定说他已经有学问了。”
参考注解
朱熹《论语集注》:“四者皆人伦之大者,而行之必尽其诚,学求如是而已。故子夏言有能如是之人,苟非生质之美,必其务学之至。虽或以为未尝学,我必谓之已学也。”
游酢:“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也。能是四者,则与人伦厚矣。学之为道,何以加此。子夏以文学名,而其言如此,则古人之所谓学者可知矣。故学而一篇,大抵在于务本。”
刘宝楠引宋氏翔凤《朴学札记》:“三代之学,皆明人伦。贤贤易色,明夫妇之伦也。《毛诗序》云:‘《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尤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此贤贤易色,指夫妇之切证。”
【整体解读】
这一章与上一章的主旨大致相同,都是强调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上一章强调先明乎人伦,处理好父子、兄弟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是首要的,培养才能是第二位的。这一章也是说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学问之本,打好这个基础才算是真正的进入学习。如果没有道德的基础,虽然学了很多技能,但不得其用,不如不学。而这一章是从四个方面强调德行的重要性的:“贤贤易色”强调的是对待妻子的态度,后三者强调的是对父母、君上、朋友的态度。对于“贤贤易色”的这种解释,有人认为是后人注解的牵强附会,并指出“贤贤易色”与上一章的“亲仁”是一个概念。但上一章中,“亲仁”放在了孝悌、谨信、泛爱的后面,而这一章为什么要放在前面,而且是放在儒家认为最重要的父子关系的前面?
儒家认为人伦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妇,然后是父母与子女,然后是君臣,然后是朋友,这个顺序正体现了儒家的观点,孔子也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所以可以采信。
解读:李善遁
文稿整理:艳阳天
编辑:艳阳天
广州市汉民族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简称广汉会),成立于2006年,后在广州市民政局注册成为公益社会团体。由热爱汉民族文化,提倡汉文化复兴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以复兴汉服为表,以传承优秀的汉民族文化为里,致力于传播和传承优秀的汉民族传统文化。
广汉会主要开展以下四方面活动:一是传统节日文化和民俗的创新性传承;二是复兴和倡导传统礼仪(包括成人礼、婚礼等);三是普及和传承汉文化(如古琴、汉唐舞、吟诵、书法等);四是公益慰问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