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交流 >> 琴棋书画 >>遇见洞箫
详细内容

遇见洞箫

八孔碧玉管,

能奏天上音。

沧海一声笑,

阳关三叠情。

低若夜私语,

高如凤长鸣。

竹箫常上手,

寤寐在我心。

      我是一个乐痴。这里的乐痴不是指极度痴迷音乐,而是作音乐白痴解。

自小虽酷爱传统文化,单单对中国音乐只能说是一知半解,因此读伯牙子期时,领略不到高山流水的高洁;读《渭城曲》时,也想象不出阳关三叠所渲染的意境。


       直到看了《笑傲江湖》,才算是真正喜欢上了一样乐器,这便是洞箫。


        第一次现场听洞箫的演奏,是在越秀区文化馆的讲座,主讲人就是郭老师和李老师。




       一缕轻柔的声音从竹管中飘出,柔滑似锦、如怨如诉。俄而箫声渐渐升高,便有如春暖花开、群卉争艳一般,偶尔还有几声清脆短促的音节跳出来,好像小鸟在花间鸣叫。最后,当箫声低沉下去,到了极低之处,以为就要断绝的时候,几个盘旋之后,声音仍然不绝如缕地从竹管里透出来,若有若无,终于沉寂下去。


     

      听完这个讲座,我果断报了洞箫班,成为了李老师的一名初级学生。


      在洞箫班上,有好些都是刚刚接触洞箫的初学者,也有一些已经初窥堂奥之达者。大家年龄有大小、职业各不同,相同的,均是对箫的一份喜爱、一股热忱。


      从一个个手指头开始练起、从一呼一吸开始练起、从哆唻咪开始吹起,学习的过程纯粹而又认真,恍如回到求学的时光。


      当一曲断断续续、殊无美感的《鸿雁》从箫孔中流淌出来,那种感觉,就像是大夏日吃下一杯大大的雪糕一样满足,而又令人回味。



      这时回荡在耳边的,还有同学的掌声,和彼此间诚挚的鼓励,虽不在舞台,胜似在舞台。

      老师、同学之间的互动,也不仅仅在于箫。在课堂上,所有人都乐于分享自己的心路、心得,从中既可以领悟到睿智长者的安乐恬淡,也可以感受到懵懂少年的青春飞扬,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人生感悟。


     洞箫就是这样,不求闻达、但求自在,静静流淌于城市的喧嚣之中,一如它的音色,含蓄而不张扬。



广汉会风雅颂艺术团雅乐队目前开设雅乐课程有古筝、古琴、洞箫等。欢迎一起传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古琴班正在报名进行中:

招募|古琴初级普及班要开班啦


广

广州市汉民族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简称广汉会),成立于2006年,后在广州市民政局注册成为公益社会团体。由热爱汉民族文化,提倡汉文化复兴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以复兴汉服为表,以传承优秀的汉民族文化为里,致力于传播和传承优秀的汉民族传统文化。

广汉会主要开展以下四方面活动:一是传统节日文化和民俗的创新性传承;二是复兴和倡导传统礼仪(包括成人礼、婚礼等);三是普及和传承汉文化(如古琴、汉唐舞、吟诵、书法等);四是公益慰问弱势群体。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 电话直呼

    • 020-83701813
    • 加入会员咨询 :
    • 古琴班咨询 :
    • 书法班咨询 :
    • 洞箫班咨询 :
    • 吟诵班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