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汉服老师话非遗——广绣

广绣是粤绣之一,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东莞、宝安、香山、台山等地的刺绣,也就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广绣的针法主要有7大类30余种,包括直扭针、捆咬针、续插针等。广绣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宇内。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2006年5月20日(真是一个好日子),广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3.png


起源
广绣起源来自于女性闺阁之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由中原移民把刺绣带入岭南,被奉为广绣始祖的是唐代广东南海贡奇女卢眉娘。据唐代《杜阳杂编》记载,永贞元年(805年),广东南海进贡朝廷的14岁姑娘卢眉娘,她的祖先是南北朝时代北朝帝王的老师卢景祚兄弟的后代,后来流落岭南,她于皇宫中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足见其技之精。唐顺宗皇帝叹其工,谓之神姑。而唐宪宗皇帝更赠给她金凤环戴在手腕上,嘉奖其聪慧而奇巧。

48540923dd54564e9258f9f0d1948b82d158cdbfe1ea.jpg

卢眉娘画像


发展
和其他刺绣顶级绣工以女性为主不同,广绣作坊曾经流传“传男不传女”,掌握最顶尖的刺绣技术是男性,行业称“花佬”。最鼎盛时期,“花佬”多达二三千人。
当时刺绣手工业分成了男绣工、女绣工,分别负责两道工序:女绣工做第一道工序,也称“下手工”,她们负责按图稿绣上简单的图案后,交男绣工刺绣。男绣工做第二道工序,也称“上手工”,专绣重要部分,如人物的头部、手部,鸟雀的嘴、爪、眼和羽毛等。

图片4.png

明朝正德九年(1514),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受到国王的重赏。广州绣品从此开始成为出口的主要手工艺品,扬名海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倡导成立英国刺绣同业公会,按广绣作坊形式组织英王室绣庄,工人也是学广绣招收“男工”,王室绣庄从中国进口丝绸和丝线,加工绣制贵族服饰;英王查理一世倡导让广绣艺术传播英伦三岛,并动员国人种桑养蚕,当时广绣被西方学者称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 物”,英、法、德、美各国博物馆均藏有广绣。
清初,英国商人拿服饰图样到广州绣坊订绣品。因图样乃西方油画风格,绣工为绣得惟妙惟肖,便增加绣线种类及改革绣法,丰富绣品的表现力,使广绣技艺更加提高。如以孔雀羽毛扭绩成线缕,以马尾缠绒为勒线等。英国商人带服饰图样到广州加工刺绣,使广绣吸收了西洋油画的艺术风格,运用透视和光线折射的原理,丰富了广绣的设计色调和表现力,绣品广泛地应用于室内装饰和日用衣饰上。

微信图片_20210510094213.jpg

清代中叶,由于粤剧和粤曲的繁荣,使广绣又增加了一类新品种――粤剧戏服。当时广州状元坊制作的戏服已享誉国内,连宫廷戏班也慕名前来定制。

图片1.png

技法
广绣刺绣技法有“钉、垫、拼、缀”四种。其中一些技法难度大,要求高,钉金垫浮绣的二针龙鳞和鱼鳞立体针法被认为是刺绣工艺中难度最高的针法。
制作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针法要先练好。
茎绣顾名思义是多用来绣花枝、花茎的一种针法,是最基础的针法之一。也常用来绣简单的白描、单线条的图案,所以也有“轮廓绣”的叫法。
这次课程俊雯老师就教大家用茎绣来秀一条手帕。
微信图片_20210510142915.jpg

微信图片_20210510094158.jpg

微信图片_20210509142224.jpg

微信图片_20210510094021.jpg
微信图片_20210509130312.jpg

微信图片_20210509142219.jpg

微信图片_20210509142348.jpg

微信图片_20210509130333.jpg
微信图片_20210509130328.jpg
微信图片_20210509142259.jpg

微信图片_20210510094017.jpg

微信图片_20210509142304.jpg微信图片_20210510094151.jpg

微信图片_20210509142157.jpg



图片


感谢参与5月课程的老师及志愿者

主讲老师:俊雯

志愿者:大西洋、凤琼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